欢迎访问打假法治网!
记者昨日从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,根据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结果,2019~2021年间,全省26家哨点医院共监测到伞具(含晴雨伞、太阳伞)致伤案例百余例。其中,轻度受伤占9成以上,受伤部位集中于手部(手指、手臂)、头部(头皮、眼睛、耳道)以及腿部。
据了解,突出的致伤原因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:锐利的伞骨折叠处划伤手部;金属弹簧片划伤手部;金属伞柄断裂导使用者致锐器伤;金属材质伞架脱落对人体造成伤害。
伞具因老化生锈、涂层脱落以及各种原因,折骨伞的伞骨折叠处、晴雨伞的开关金属弹簧片处尤易产生锐利边缘,消费者在使用雨伞时,撑伞动作会频密接触到这些锐利边缘,不经意便会造成割伤。统计显示,该类受伤约占2019~2021年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因伞致伤情形的七成。
伞柄是消费者接触时间最长的部位,其风险点多发于伞柄的折断或伞把手的脱落造成锐利边缘,易造成割伤甚至贯穿伤。贯穿性伤害在统计数据中虽然比重不高,但该类伤害造成中度及以上的伤害结果占总比重八成以上,受伤情形包括耳部、口腔、鼻腔等被金属伞骨贯穿致伤。
另外,市面上适用面最广的晴雨伞,其伞骨抗风强度一般仅为五级风。广东多雨,大风天频密,消费者出行时极易因使用不当导致事故发生。
温馨提示
1.注意家中伞具是否存在锐利边缘,避免使用时割伤手。
2.注意伞具如出现老化、锈蚀等情况,要及时更换,避免伞具使用时发生意外,造成割伤、插伤等开放性伤口。
3.注意天气预警,合理使用伞具,避免伞骨折断、脱落并造成锐器伤。
热门点击